“狱中八条”:红岩英烈永不褪色的叮咛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4日 浏览量:

原标题:“狱中八条”:红岩英烈永不褪色的叮咛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上的渣滓洞和白公馆,一直在来重庆旅行者的必去清单上,近日更是成了热门景点,人们到这里重温党史故事,凭吊烈士英灵。

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歌乐山脚下,与之相隔两三公里的地方曾是国民党关押革命者的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最多时这两所监狱共关押了300多人。1949年9月至11月底,国民党溃败在即,命令特务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陵园内长眠的正是这两所监狱中被屠杀的革命志士。

从四川赶来烈士陵园悼念的群众魏华先说,她被《红岩》小说中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到陵园向烈士们致敬是她长期以来的愿望。1961年,正是这本由“11·27”大屠杀幸存者罗广斌任作者之一的《红岩》小说的出版,向广大群众展示了狱中革命者的英勇斗争,揭露了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的疯狂屠杀。

1948年9月,共产党员罗广斌因叛徒出卖被捕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上七室,后转关入白公馆监狱。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彼时,作为国民党指挥中心的重庆尚未解放。不久,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被关押在这里的革命志士为之振奋。

听到这个消息,白公馆监狱平二室牢房里,罗广斌与难友们扯下红色的被面,凭想象用草纸和饭粒制作了五星红旗,他们将红旗藏在屋角的一块地板下,准备等重庆解放时举着红旗迎接解放。

罗广斌期盼着早日出去,因为他身上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向党报告狱中的情况。

罗广斌被关渣滓洞监狱时,同室的张国维直接领导过他的工作。张国维认为,罗广斌的哥哥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所以罗广斌是最有可能活着出去的。他叮嘱罗广斌,要注意搜集情况,征求意见,总结经验,有朝一日向党报告,从此罗广斌肩负起了这项特殊的任务。

在狱中,罗广斌积极参加斗争,他留心观察,利用放风等一切机会,设法和同志们交换意见,积累资料。同志们也充分信任他,推心置腹,提供情况和意见,有时候还三三两两地进行小型讨论。在积极收集大家情况和讨论的同时,他也目睹了因叛徒出卖尤其是领导干部叛变对革命队伍造成的重大损失。

1949年国民党在溃败前夕,命令特务分批屠杀狱中革命志士,这其中以11月27日晚开始的屠杀最为惨烈。自9月6日至重庆解放前,共有300多名共产党员、民主人士和群众被国民党屠杀,这当中包括人们熟知的江竹筠、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和他们的幼子“小萝卜头”等人。原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儿车毅英曾回忆,重庆解放时,她怀着仅有的一丝希望去寻父亲,只看到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松林坡上三个大坑,满是尸体,血水横流。在有“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之称的歌乐山上,哀号声遍野。

当渣滓洞的屠杀火焰还在燃烧之际,已被转关入白公馆的罗广斌带领十多位难友,冒死突围。

重庆解放后,带着难友们的嘱托,罗广斌奋笔疾书,追记和整理同志们在狱中的讨论和总结。在重庆解放后的第25天,他将《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上报给中共重庆市委。

这份报告的第七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志士在生命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

“狱中八条意见”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

这八条意见虽然简短,却发人深省、意义深刻。它虽是针对当时情况提出的,但至今仍未失去光辉。在今天,它所提出的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经济、生活作风问题等,仍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歌乐山烈士陵园内红岩魂陈列馆的二楼,详细地展示着“狱中八条意见”和其产生的过程,这八条意见也已成为前来学习的党员干部们必学的内容。

歌乐山上忠魂犹在,“狱中八条”历久弥新。(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 李伶俐 长江师范学院 刘珏伶)

(责编:吴兆飞、闫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