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1日 浏览量:

原标题:向死而生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官兵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红25军鏖战独树镇与主力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红军长征途中的著名战役一并提及。

走访红25军鏖战独树镇遗址,拜谒烈士陵园,发现脚下的墓碑上大部分没有名字。讲解员解说道:“老百姓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牺牲红军战士年龄都不大,他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家,甚至没有名字……” 红25军长征时实际上是一支“童子军”,他们的年龄大多在13岁至18岁之间,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就是这样一支“童子军”,却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人生信仰,走出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

1934年8月28日,程子华在鄂豫皖省委交通员石健民的带领下来到鄂东北道委所在地卡房地区,向中共鄂豫皖省委传达了中革军委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红25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目的不是打游击,而是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同时也是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掩护主力红军北上。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撤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北上长征。11月17日晚,部队由信阳城以南之东双河与柳林之间越过平汉铁路,经青石桥、黄龙寺、月河店、金桥等地很快进入桐柏山区,打算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却发现四周都是敌人,且离平汉铁路太近,回旋余地小,不具备建立根据地的条件,只好沿着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西进入川;被敌人察觉后,又决定北上入陕,通过河南方城县的独树镇进入伏牛山腹地,北上抗日。

就在这时,国民党军察觉了红25军的动向和意图,蒋介石急令驻南阳的第40军第115旅进驻方城独树镇、七里岗、砚山铺一带,迎头堵击红军。驻扎在叶县的第40军骑兵团南下保安寨负责配合。第116旅则由新野北上南召,以阻止红25军进入伏牛山区,而国民党“鄂豫皖三省追剿队”五个支队另加东北军第115师共6个师的兵力,一直在红25军后面穷追不舍,蒋介石要用30多个团近30万的兵力,把仅2980多人的红25军,在独树镇置于死地。

独树镇位于桐柏山与伏牛山的连接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东侧是一条河叫砚河,纵贯南北,脚下一条公路连接许昌和南阳,叫许南公路,这条公路是进伏牛山的必经之地,也是唯一通道。

往前走,是垂死挣扎;留下来,就是坐以待毙。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三位军首长痛下决心:向死而生,一定要把这支“童子军”带进伏牛山!

1934年11月26日,红25军向独树镇进发,途中下起大雪,气温骤降,身穿单衣的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但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军首长还是命令部队丢下辎重,轻装行军。为了鼓舞士气,战士们唱起自编的歌曲:“深山野坳是我房,山菜野果是我粮,三天不吃饭,照样打胜仗……”

也就是在头天的晚上,一个年仅11岁的小战士因为没睡醒觉掉了队,醒来发现部队早就出发了。房东说把他留下来当儿子,小战士坚决要求找队伍,房东只好领着他去找,后来在雪地里发现了红军丢掉的辎重,再走不远,与前来寻找他的战士相遇了,他高兴地回到了队伍里。

中午13时,红25军前梯队第224团进至方城独树镇附近,准备从七里岗通过许南公路进伏牛山。而此时,独树镇已敌兵四伏,先前到达的敌人依托工事封锁了公路,加上风雪交加,能见度低,红军到了跟前才发现敌人。因为天气寒冷,加之战士们年龄小,拉不开枪栓,战局一时陷入被动。

此时,红25军所处的是一片开阔地,无所依托,没有退路。危急时刻,政委吴焕先冲到前面大声喊道:“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他用力甩掉披在身上的大衣,从身边交通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关头,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他铿锵有力的声音,使部队很快稳住了阵脚,战士们一手举枪,一手挥刀,奋不顾身地向敌人冲去,就连没有武器的脚夫,也拿起扁担与敌人展开了搏斗。红军的士气感染了当地群众,他们见战士们手冻得拉不开枪栓,就点着火把帮着战士们烤火暖手。战士们趴在泥水里,互相帮着拉枪栓,对敌人瞄准射击,但因为敌人居高临下,仍然冲不过去,而且不断有人伤亡,尤其战斗力较弱的孩子们伤亡较大。

正当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第223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敌人的火力很快被压了下去。但因为敌我力量悬殊,加之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从中午打到天黑,部队仍然没有冲过去。

天黑透了,害怕夜战的敌人也不敢盲目进攻,战场形势趋于缓和。

部队撤下来在七里岗一带的民房休整。战士们的脚冻僵了,没有了知觉,怎么也暖不过来,一个女军医犹豫片刻,把自己的衣服解开,把战士的脚放在她的腋下取暖。很快,几个女卫生员都模仿女军医的方法帮战士们取暖。大家一天没吃饭了,老乡送来了烤熟的红薯分给大家吃,但他们太累了,太困了,东倒西歪地睡着了,谁也顾不上吃一口。

军首长在一间民房里开会。程子华分析道:“现在我们面临三种情况,一是战斗减员增加,伤员得不到救治,尤其是孩子们;二是弹药消耗得不到补充;三是战士们的体力消耗过大,支撑不住。”吴焕先的话掷地有声:“这些孩子们大都是红25军的孤儿,他们的父母把生命留在了大别山,如果不把他们带出去,我们怎么对得起他们爹娘!”徐海东的话斩钉截铁:“红25军经过了几次重建,其威风是打出来的!只有抱定死的决心,才会起死回生。红25军的番号,绝对不能在独树镇终结!”

晚上9点钟,红25军开始突围,但那些年龄小的战士们太困了,怎么也叫不醒。徐海东对儿童团长下命令:“用手掐,实在不行,用皮带抽,一个也不能掉队,包括伤员,掉队就意味着丢命!”

战士们一个个被掐醒了,他们背上背包,扛起枪,加入了突围的队伍。

深夜,大风,雨雪。通往伏牛山的天堑山路上,在当地地下党的领路下,一支突围队伍成三路队形行进,两边是年轻战士,孩子们夹在中间,对走不动的儿童,年龄大一些的战士过去搀扶,有的小战士拽着马尾巴走,有的受伤的小战士趴在老兵身上睡着了。

夜幕下,蜿蜒的山路上,这支队伍显得极其悲壮。

1934年11月27日拂晓,红25军突出重围,胜利进入伏牛山东麓。

红25军独立长征,历时10个月,经过河南、湖北、甘肃、陕西等4省,转战近万里,历经千难万险,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为党中央最终把大本营落在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曾称赞红25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

鏖战独树镇,走出新天地。向死而生,红25军的名字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格外响亮、辉煌。

(责编:曹淼、赵晶)